Chi Kang Pai
NTU 至 UCLA 交換學生 行前須知
June 25, 2022 · Personal Experience
前言
大家好。我是電機系b07的白奇剛。我於大四在南加州的UCLA進行2個quarters的交換(原一學年)。這是台大與加州大學各分校的交換計畫。過程如下:先校內於交換一般組,申請上加州大學的計畫(UCEAP)後,再填寫分校的志願交給加州大學分配。
UCLA是全美知名的公立學校,位於影視產業盛行的洛杉磯,時常都能感受到自己與影視明星距離不遠。比如我交換期間就有Tom Holland出沒與Christopher Nolan來拍Oppenheimer。學校周邊的電影院更是時常舉辦首映,想不經過都難。
體育方面,LA也有許多資源。雖然交換期間,籃球的湖人未進入季後賽,但是棒球的Dodgers與Angel都頗有看點,美式足球的LA Rams更是拿下Super Bowl冠軍。
喜歡海灘的人也不能錯過,UCLA搭公車到知名的Santa Monica Beach只要半小時公車。無邊無際的海岸線,棕櫚樹與身材好的人們在LA隨處可見。
我本身是電機系,UCLA也有優秀的電機電腦的教授,例如:電子學課本的作者Behzad Razavi等。台灣教授則有前交大校長張懋中,還有幾位CS的台大學長,如Cho-Jui Hshieh與Kai-Wei Chang等等。如果前往數學系則可以看到享譽國際的陶哲軒。當時交換期間也會有教授寄發研究室徵人通知,但多半是要選拔的(尤其電腦視覺等熱門領域)。
第一階段:申請交換
校內申請交換是拿前一年的成績 (GPA),讀書計畫(選任意一所分校或想去的學校),與履歷(記得強調動機與國際經驗)來申請。如果要申請大四交換,那要拿大二的成績來在大三申請,每年能進入UC的GPA與其他分數都不盡相同,這與當年度的名額很相關。
讀書計畫:我當時便把可能會修的課程,以及找的實驗室寫出來。若上了UC之後,還會再有一個申請選校的系統,他也會叫你填入預計修的課程,故可以在此時先做好表格。
履歷的部份,我雖然出國經驗不多,但是高中有出國比過賽,便特別強調這點。另外,我參加ICL等國際學伴計畫,也有列入其中。
第二階段:國內行前準備
不要輕忽這些事務物帶給你的時間成本。
在11-12月,會讓申請上加州大學的學生填寫UCEAP的申請表,此時需要提供成績單,高中畢業證書等。另外也會讓同學填寫分校的志願序。注意:Berkeley不給EECS填。這時有一些資料要填寫,包含各種讀書計畫與字數其實不多的簡單Essay。
在3-5月分校結果會出來,會收到學校寄送的email。一定要注意是否有收到email,有同學與校方聯絡的信件有許多是寄送到ucla本身的電子信箱號而不是ntumail,因此也要去檢查交換學校的email。
接下來便是跟著email指示進行操作,主要是要處理好簽證。
- 簽證
- 交換學生所領為J1 visa。
- 請注意護照是否過期。
- 一開始學校會審核你的資料,接著寄送紙本的 DS2019 到台灣。 請注意時間並隨時跟學校保持聯繫。
- DS2019拿到後請上AIT網站上去看看自己是否需要面visa。
- 學期間,請至少選擇12學分才能保持visa資格,請隨時注意選課時間與規定。
- 你有權申請延長簽證,若有與科系相關的實習。
- 學期間,你有權申請出國境出去玩
- 去墨西哥與加拿大的話,要提早向國際處申請,人員會在DS2019上簽署approval。
- 去其他國家除了上述approval外還要更多審核
- 疫苗
- COVID的話政策仍然在變化,在此不贅述。當時我們需要攜帶小黃卡(2023來看:還有人記得那是啥嗎...)
- 當時疫苗政策就是不斷在變化,我一開始是打了兩針AZ,後來因為學校要求又在學校的Ashe Center(類似健康機構)補打輝瑞的疫苗。若是不打我會學生帳號會被暫時鎖住直到打完。
- 學校會要求學生在國內先打過各種疫苗,要去學校官網上檢查immunization requirements!對大多數人來說,這會花你五到六千台幣。原則上去掛家醫科並把requirements拿給醫生看,他們會知道怎麼處理。我的交換期間到了學期最後才跟我索取證明,不過沒有上傳的話學生帳號會被鎖住,請勿輕忽。
第三階段:抵美後生活
網路
建議抵達美國前,先於台灣購置預付卡,先提供抵達美國前幾天的網路。之後趁這個禮拜去辦理往後幾個月的網路方案。如果要省錢,可以上網找人辦理家庭號,我個人是與一起交換的同學辦兩人的。我當時選擇T-mobile(其他知名選項如Verizon, AT&T等),但我後來聽美國的朋友說越來越多人使用更便宜的mint mobile,可以去了解。
金錢
交換學生,建議可以辦理debit card(如果要繼續待美國建議可以辦信用卡,例如BofA的信用卡好像不需要SSN也能申辦),總之必須要有一個帳戶才方便。直接走進去銀行辦理帳戶,攜帶ID與居住證明即可。通常學生能夠辦理一個savings與college account。拿到卡之前,建議先準備一些現金,並將該帳戶的卡片加入行動支付,因為卡片實體會要五天左右才會寄到。
- 美國行動與cashless支付已相當普及,基本上連餐車都多有能用卡片支付,有些地方甚至不收現金。建議一定需要有卡片,更好的是直接加入Apple Wallet!我的LA公車卡,出去舊金山玩的捷運卡,到debit card都放在手機裡面。
- 另外,我這裡也建議如果有想要再回去美國的大家,可以早點辦信用卡,而不要像我只辦debit。我後來還是有在用美國帳戶裡的錢,但我用debit的話就沒辦法累積credit甚至里程了。如果行有餘力,不妨一次辦完!
住宿
以UCLA為例,住宿分成
- On campus的學生宿舍(俗稱The Hills在山坡上)
- 價格較高(3人房 1500/month,含11餐)
- 可以直接去認識本地生!
- 需要抽籤,想著單人房甚至雙人都相當難且比較貴。
- 注意!需要安排假期的住宿,因為大多數學校應該不會讓大家寒暑假住進去,你若有提早去或中間放寒暑假必須先安排。
- Off campus的學生住處
- 離學校不會太遠。例如在Gayley Avenue上或是Weyburn Avenue上面。
- 價格較校內便宜一些。
- 有時靠近frat house較吵。
- 自己租
- 一般而言,若要租房可以上FB社團尋找。
- 我自己租離學校搭公車20分,可以低至850/month,共用衛浴的家庭式。這個房源是我之前認識請教的學長詢問的,剛好我覺得自己租比較便宜,又有人可照應滿方便的。
- 租屋糾紛不論是跟房東或室友,時有耳聞。如果自己租必須小心。
課程
早有耳聞美國的課程更加扎實,這次也感同身受。例如:
Theater 20
這是一門偏向通識的表演課。上課前,老師會讓大家書展筋骨,講講最近的心情。這門可有許多不同科系的人選修,最後大家會一起期末呈現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每堂課開始之前,大家都會分享一下我是誰?我的Pronounce是什麼?(別忘了尊重每個人的性別認同)這兩天做了什麼?感受如何?我感受到大家非常勇於分享,也感受到美國兼容並蓄,鼓勵多樣性的文化。聽說這門課有滿多人會拿高分,也許有不少人是為此而來,順便釋放學期間密集的壓力。
不過,對我而言開頭便有些挑戰了,不只有觀賞Lady Bird撰寫分析(好電影歡迎大家觀賞),還要背誦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前言(搭配不同語氣與表現方式)!由於每堂必需到課,雖然有趣但畢竟與未來發展較無關,我後來並沒有繼續參與這門課(在一定期限內可drop課程)。在quarter制下選4門課算是滿重了!)
Neural Signal Processing
老師講解從神經訊號傳遞的生物層面,到如何利用信號處理的各種方法去解讀神經訊號,進而預測要做的動作。這門課的老師Jonathan Kao雖然年輕但學識淵博,能夠快速理解學生的盲點。UCLA大學生有不少人非常主動提問,大班下問題確實很多。Prof. Kao總能詳細清晰的回答。令我相當驚訝其知識的廣度與深度。
每兩個禮拜有一次作業,包含數學推導與程式。過程中,我也感受到美國作業的緊湊,雖然相比於台大都不是特別困難,但能夠紮實把每一步驟腳踏實地走過。
Data Science
這門課算是比較輕鬆一些,大略帶過了數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,以及基礎的機器學習。最後有個Kaggle競賽,做airbnb數據的分析去預測取消訂房的機率。雖然有趣但難度不是很高,如果是電機系學弟妹建議選修一些更進階的課程。我會選修這門課是考量到未來有可能來此處就讀研究所。
其他
除了選修的課程,我也去看了其他科系的作業。比如說我選修了經濟學,也有看朋友的經濟學課與programming作業/考試。個人感覺難度對比台大低不少,重點在於真實理解課本內容而非刷題。然而,課程進度相當緊湊,若一有閃失可能就會跟不上進度。有趣的是我當時無聊選了一門環境工程的研究所課程,還被老師關切,讓我感覺到老師對於每個學生是否適合課程是相當在意的。
生活
電子商務
- Weee 作為亞洲食品的外送平台,是大家常見的食物補充來源。
- Amazon 一鍵下定又常常可退貨的優質平台,能夠快速地帶來所有想像得到的產品。
食物
在美國儘量要自己煮飯才便宜!在外面吃飯,連中式簡餐都可能吃掉15美金了。在這邊分享一下我平常會煮的東西:
- 微波食品
- 水煮蔬菜
- 肉類:包含牛排與鮭魚,都是簡單煎過就能吃的
- 思鄉時吃亞洲食物
食物來源
- Weee上叫各式亞洲食物,我自己主要叫零食,我朋友則叫生鮮!
- H-mart:販賣各式亞洲食物,例如:辛拉麵與古道梅子綠茶,可惜UCLA附近沒有。
- 大華:我自己沒去過但是室友常去補充各式食材例如:醬油。
- Ralphs:南加州才有的超市,以食物為主,但相當齊全。UCLA校園南面有一家,我認為這家食物通常很齊全。
- Target:相當普遍的超市,也是什麼都有賣。Ralphs與這家常常都有自動結帳,社恐發作時也無須驚慌。
- 其他家附近的超市:我自己離家裡走路最近的只有Smart & Final,我會去那裡買水或補充食材,但他的品項不如Ralphs與Target齊全。
- Sawtelle的日本超市:我的好室友Jonathan推薦的,晚上某個時間會有友善時光的微波便當,感謝室友時不時帶來便當。那裡也有很多日本食物愛者可吃。
- The Farmacy Westwood:似乎賣特殊的植物,沒買過不知道。記得帶現金。
那麼校園附近又有什麼食物呢?
- In & Out加州著名的漢堡店,個人覺得完全沒有過譽,新鮮好吃。
- Chick-fil-A:雞肉堡。
- Gushu:韓式烤肉飯在十字路口上有戶外座位。個人認為量多實在,適合肉食人前往。
- 如果有認識朋友可以跟他們一起吃學餐的食物。
LA附近好吃的
我當時特別問了在USC念完博,後來回來電機教書的教授,以及一些身邊朋友的推薦。
- Manpuku Japanese BBQ Los Angeles(at Sawtelle)
- Tsujita LA Artisan Noodles(at Sawtelle但我沒吃過)
- Sea Salt Poke(Sawtelle偏貴但我滿常吃,外帶為主)
- Sichuan Impression(還行吧)
- Bak Kung Korean B.B.Q(CP值不錯)
社交 社群
社交是許多人擔心,個人也滿遺憾的部分,當時沒有認識太多當地朋友,不過其實後來決定要畢業後要去美著發展,所以也不著急。剛到的時候由於COVID關係,活動不是非常多,我也不是很敢主動找人講話,後來則就固定跟熟悉的朋友去旅遊了,比較沒時間廣泛社交。以下提供幾個門路。
- 宿舍:宿舍有時會舉辦些活動,室友也可能帶給你額外的朋友圈!我自己是住外面,也認識一群好玩的台灣朋友。元旦的時候就跟才剛認識的室友們去當地最High的Bar街跨年!
- 學校國際生部門所舉辦的活動:遺憾地,我抵達的前一兩個月是沒有辦法實體抵達校園的混亂時局,沒有任何活動可參加。但之後便開始有少許meetup,我最主要交到國外的朋友便來自語言交換計畫!
- 台灣學生會舉辦的活動:台灣學生會會定期舉辦活動,在那裏我認識最多朋友。也可以去參加TASA(台灣美國人),但我當時沒機會去到它們的event,實屬可惜。我走之後(遺憾地),TSA也會舉辦與日本/泰國學生會的交流,也因此不用擔心認識不了其他國際生。
- 在路上遇見:我們在路上曾經遇到一群EE/CS的MS學生,因台灣口音被認出來相見歡。
- 課堂討論:我在物理課會與旁邊的人聊天,發現講述專業知識時英文更加通順。
- 網路上的社群:在朋友較少的情況下,我主動去Facebook社團中尋找社交的機會,但這邊可能也是以台灣的社會人士為主,有約去打劇本殺以及見面會等等。我在裡面也遇到聊得來的軟體前輩,給我不少生涯上的啟發(但我覺得還是跟學生玩會比較好玩)